養貓的人,悄悄貢獻數據資產

養貓的人,悄悄貢獻數據資產

一隻貓的「數據日記」。
早上7點,小橘的智慧項圈記錄下它從貓窩跳上沙發的運動軌跡。

上午10點,智慧貓砂盆分析完它的排泄物成分,同步到寵物醫院資料庫。

下午3點,AI相機捕捉到它抓沙發的“破壞行為”,推送訓練建議到主人手機。

晚上9點,根據全天活動數據,智慧餵食器自動調整了明日的貓糧配比…

這不是科幻電影,其中一些方式已經在AI的加持下成為可能。現在,寵物的每一口呼吸、每一次跳躍都在產生數據,而這些數據正悄悄重建一個千億級市場。


從「養寵物」到「養數據」:科技如何重塑寵物經濟?

根據貝哲斯諮詢調查顯示,2024年全球寵物穿戴裝置市場規模達30億美元‌,預計2024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10%‌。根據一家知名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,到2035年底,全球智慧養寵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70億美元(約2,700億元)。龐大的市場空間正孕育著一個寵物智慧市場,當智慧項圈、智慧貓砂盆、寵物攝影機等設備成為養寵標配,「寵物資料」採集已滲透到每個細節:

健康監測:某品牌智慧項圈通過心跳、體溫數據,提早48小時預警貓咪泌尿系統疾病,準確率達92%。
行為分析:杭州某創業公司利用AI攝影機識別寵物拆家行為,結合“正向回饋訓練演算法”,3週內讓80%的狗狗減少破壞行為。

精準餵食:深圳企業開發的智慧餵食器,根據寵物體重、活動量數據,動態調整餵食方案,肥胖症發生率下降37%。

這些設備不僅是“養寵神器”,更是數據金礦。